区人大代表张华彬:扎根田垄勤耕耘 绘就农业新画卷
多年来,区三届人大代表、丰禾农机负责人张华彬始终将双脚深扎在土里,将一颗滚烫的心奉献给农业、农村、农民。他不仅是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积极践行者,更是一位深知农情、心系民意的合格人大代表。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用情怀回馈脚下土地
乡村要振兴,农业是基础。
张华彬深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乎着千家万户的粮食安全与生活福祉。他选择创立丰禾农机合作社就是源于一份“让农业有奔头,让农民更体面”的深厚情怀。
初入农业时,他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极端天气频发、技术难题重重、市场波动不定等等,但他凭借着对农业的热爱和执着,一一克服。寒来暑往、春华秋实,他始终坚守在农业一线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如今,丰禾农机已经发展成为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股份合作社,拥有生产基地1500余亩,获评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市级生态农场。
在经营好合作社的同时,张华彬主动带领村民实现就业、增加收入,采用“农户+基地+合作社”的经营模式,直接吸纳本村及邻村劳动力就业40余人。此外,他还积极组织当地农民开展农业种植、农机驾驶和农田管理等培训,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拓宽就业渠道。
向新而行、与时俱进,用技术赋能农业发展
张华彬深谙传统农业的局限,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种植新路径,大力推广践行“稻+”“油蔬两用油菜”轮作模式,精心选育“庆油3号”、有机水稻等优良品种,坚持作物全周期、全链条生态科学管理,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稻油生产率,让“冬闲田”变成了“增收田”。
由于不使用农药,生态链得以修复,加之优选抗病、虫、草害稻种等有效抑制了病虫草生长,生产出的“月斧山稻香米”“月斧山稻虾米”等,米粒饱满、口感香甜、营养丰富,被认证为绿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备受青睐,用质量打开了农产品的销量,农产品的附加值显著提高,农民的收益也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同时,张华彬感受过传统人工劳作的艰辛与低效,深知农业规模化离不开机械化,更看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广阔市场前景,先后采购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200余台(套),为周边中小农户提供“菜单式”“托管式”服务,有效解决了小农户“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痛点,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
目前,丰禾农机股份合作社已经形成了从机耕直至脱粒、烘干的全程服务链,发展订单农业3500余亩,服务农作物面积达2万余亩,覆盖全区近20个镇(街)。
贴心务实、为民代言,用担当发出农民心声
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张华彬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积极履职尽责,为农民权益保障和农业发展鼓与呼。每年,他都会围绕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等议题,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调研。他与农民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了解他们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基层调研中,他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及农工权益保障等重点领域,深入梳理痛点堵点问题。结合自身专业素养与实践经验,他在人代会上针对性提出"组建高标准农田整治'土'专家组织""适度延长群众工伤及意外保险参保年龄"等务实建议。目前,区农业农村委已吸纳90余名群众代表、农业种植大户担任义务监督员,充分发挥"土"专家熟悉本土情况、掌握专业技术的优势,全程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监督、成效评估、问题反馈及工程验收等关键环节,有效推动整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开展。
他的建议源于实践、数据详实、措施具体,始终围绕“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的核心,体现了一名农业领域代表的专业深度和为民情怀,得到了区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夏昌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