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试点推行民情联络员制度
双龙西路窨井盖破损,民情联络员及时发现并转告人大代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43米宽的西湖大道,斑马线绿灯仅有19秒,民情联络员及时收集问题转人大代表,绿灯时长变为30秒……
在大足区,这些城市弱短板、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正一件件被民情联络员挖掘出来,并逐步完善解决。
大足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民情联络员机制,有效破解了人大街道工委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和本级人大代表等问题,用真情和实干为群众“代言”。
据介绍,为规范开展民情联络员试点工作,大足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街道工作委员会民情联络员制度》,从民情联络员选拔条件、数量结构、推荐程序、人员管理、民情民意的处理机制等方面予以明确。
在队伍建设上,民情联络员覆盖工业、商贸、教育、医疗、物业、快递、外卖等行业,还包含居民代表、离退休老干部等热心群众。同时,在各大型居住小区、大型工业企业、规模商超、教育、卫生、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选择合适单位增设民情联络点,并公布联系电话和微信二维码,方便群众联系代表和民情联络员。
为切实发挥好民情联络员作用,大足区人大常委会明确建立联系机制,即代表定向固定联系几名民情联络员、民情联络员定向划分固定联系区域和行业领域,代表和民情联络员有重点、有方向性地开展工作。明确每月第1周为“民情活动周”,民情联络员要根据本月区人大代表调研、接待主题走访联系区域内的选民群众,收集问题建议。明确每月3日为“民情联系日”,民情联络员需结合“代表接访日”向所联系的区人大代表反映收集的各种情况,并一同参加“人大代表之家”接访活动,听取选民的意见建议。
自建立民情联络员队伍以来,3个试点街道共收集民意200余条,解决矛盾纠纷50余起,代办政务30余起,受理问题40余条,处理问题10余条。
担任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的蒋世兰是街道卫生院医护人员,她深入小区、农贸市场、学校周边等场所,收集9条民情民意,帮助辖区居民解决了一批难题。
蒋世兰定向联系的区人大代表赵训伟坦言,在察民情、答民问、解民忧方面,民情联络员充分发挥了哨点作用、纽带作用和参谋作用,延伸了自己履职的“触角”,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更好地为民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