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空壳村”出实招有实效 ——访季家镇人大主席团
破解“空壳村”出实招有实效
——访季家镇人大主席团
“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却没有工作……”网络热门段子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空壳村”现象。
2016年前,季家镇的七村一社,也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财政赤字、劳动力流失、土地荒芜、村社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薄弱……”镇人大主席团主席秦先刚回忆起当年的状况。“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人大主席团成员一致决定,要在困境中找到突破口。
说干就干,三年多以来,主席团成员分别和1-2个村社对接,组织各个村社书记、主任和人大代表先后去到南川区、智凤镇、宝顶镇等地学习农村建设先进经验。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和资金支
持,成立“公司+农户”的集体经济模式,发动村社干部入股,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带头作用。除此之外,他们还提供政策优势,吸引不少有返乡创业想法的外出务工人员回来投资,承包土地发展种植产业,或是修建各类加工厂。
近两年以来,在人大主席团的助推下,全镇干部群众通力合作,该镇先后种植花椒6000亩、红心猕猴桃1000亩、蔬菜1000亩、优质柑橘500亩;养殖黑山羊1万只、小龙虾1000亩、观赏鱼800万尾、稻田蛙500亩;修建了粉条加工厂3个,年产粉条3000吨,修建食品调料加工厂1个,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同时,人大主席团还积极帮助各村建立电商平台,让当地的土特产、南锦调料等产品销售到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
现在的季家镇,产业发展起来了,返乡就业人数增加了,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在一天天提升。“空壳村”虽然没有完全成为过去式,但是他们都相信,季家镇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杨晓玲 文/图
发刊日期:2019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