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亭镇人大:栀子花香溢 群众荷包鼓
近日,在大足区邮亭镇友谊村的栀子花产业基地,栀子花进入盛放期,伴着凌晨的露珠,周边务工村民凌晨五点便开始忙碌起来。
据悉,邮亭镇友谊村的栀子花产业是在两届区镇人大代表接力下,才有了今天的丰收景象。
群众致富找出路
友谊村地处邮亭镇西北角,距离邮亭镇城区15公里,与荣昌区峰高街道和万灵镇接壤,地势偏僻,是典型的纯农业村,经济发展较慢,有着全镇最多的贫困户?!敖恚颐怯岩甏宓卮ζ?,老百姓大多经济条件都较差,年轻人出去了都不愿意回来,建议村上想想办法,发展个产业,带领老百姓致富奔小康?!?018年6月,时任邮亭镇第十八届人大代表、邮亭镇友谊村党支部书记的蒋福秀在走访友谊村10组选民的院坝会上,收集到群众亟需发展产业带动致富的建议。蒋福秀在认真记录后,承诺群众将在进行全覆盖的摸排走访后,向上级反映,争取项目和资金。回来后,蒋福秀第一时间将走访收集到的群众意见整理后向镇人大主席团进行了汇报,镇人大高度重视,结合友谊村地势气候等特点,随即向镇政府提出在友谊村发展花香产业的建议。
同年8月,为找到适合友谊村发展的产业,镇人大组织部分区镇人大代表、种粮大户、村民代表前往成都花卉基地进行考察,回来后还邀请了农业专家到友谊村考察土壤气候与产业的匹配程度,最终确定在友谊村发展栀子花产业。时任区二届人大代表、邮亭镇党委书记袁烽建议由村集体、种植大户牵头成立巨麒花卉种植股份合作社,同时邀请30户建档贫困户入股,增加贫困户的收入。这下有了发展方向,镇人大组织友谊村片区的区镇人大代表积极投入到动员群众流转土地工作中,通过走访征集群众对产业规划、用地、用工等意见60余条。
栀子产业遇难题
2018年10月,第一批土地流转了120余亩,据估计栽种、管护等用工可带动周边100余人就业,可是引进种苗花费巨大,蒋福秀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及时向镇人大反映了资金困难,为保证产业能早日落地,镇人大建议镇政府向区农委争取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通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多次奔走协调,终于争取到10万元启动资金。在栀子花栽种现场,前来助力的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纷纷感慨道“种下去的是花苗,来年就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希望,我们要继续在后续管护、销售等方面贡献人大力量”。
“蒋代表,你赶紧去基地看看,栀子花遭了病虫害”。前来报信的友谊村11组村民李定建急得直跺脚。2019年9月,本该是第一次丰收年却遭遇滑铁卢,正是卖栀子花枝的季节,栀子花却生了病,眼看一年的辛苦付出打了水漂。去现场看了之后,蒋福秀急忙联系了镇农办,镇人大代表魏朝煊赶紧向区农委汇报,并邀请农技专家到产业基地实地查看受灾情况,现场指导病虫害治理,经过一个月的治理,病虫害终于得到了控制。为了避免情况再次发生,魏朝煊还专门为产业基地申请聘请了农技专家定期进行技术指导。
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原因,成片的栀子花生长茂盛,却没有销路,面对亏损,前来务工的村民、流转土地的村民、入股的贫困户,这让牵头种植大户李定建焦头烂额,甚至想要退出。为了让产业不流产,镇人大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再次开展入户走访,时任区二届人大代表、邮亭镇人大主席刘德华带头给群众做思想工作,代表们向群众分析情况,也承诺会找到办法破解困局,镇人大代表蒋福秀代表合作社向群众承诺“及时亏损,流转土地、用工等费用仍旧会按时给付,不会拖欠群众一分钱”。终于代表们的真诚收获了村民的再次信任。2020年下半年,栀子花长势喜人,通过多次做工作,栀子花基地扩建了160亩土地。
破解销路迎发展
2021年9月,又到了新的一年栀子花枝销售季,前来收购的商贩却寥寥无几,为了破解销售难题,镇人大代表蒋福秀组织村干部、人大代表、热心群众通过QQ、微信朋友圈等进行广泛宣传。同年12月,邮亭镇人大组织代表开展会前视察,区三届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袁勇提议将友谊村栀子花产业基地纳入视察内容。视察过程中,代表们了解到栀子花销售困境,纷纷建议,合作社和当地村民要加大宣传力度,根据栀子花的特点,我们不仅可以卖枝条给花店,栀子花可以提取精油、制茶等,镇政府也要充分利用商会的力量,协调辖区茶厂等相关企业进行收购。同时宣传还要结合当下流行的抖音平台开展宣传,将我们的栀子花宣传出去。
为了破解销售难题,镇人大代表蒋福秀带头拍起了抖音小视频,将清晨带着露珠的栀子花推送出去。镇人大还号召区镇人大代表广泛转发,终于2021年在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合作社实现第一笔销售进账。2022年吸取了前几年的经验,通过区镇人大代表的不懈努力,合作社终于实现了收支平衡。这让周边更多群众对发展栀子花产业有了更大的信心,2023年栀子花基地扩建至350亩。
截止2024年5月,栀子花基地通过销售栀子花已经实现红利。成功助力30户入股建卡脱贫户脱困增收,连续两年带动周边群众、留守老人、妇女200余人就业,全年累计提供用工12000余人次,助力群众增收20余万元,2024年终获大丰收。如今邮亭镇友谊村的栀子花花香已传播出去,群众的荷包也鼓了起来。(吕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