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公交营运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安排,为全面落实区委“4433”发展思路,加快建设富足大足、美丽大足、幸福大足,进一步规范城市公交,提升城市品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以常委会副主任尹光宗为组长、城环工委同志和部分区人大代表为成员的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调查走访等形式,前往南山公交首末站、大足汽车站起点等地,就我区公交发展现状及对策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总体概况
大足公交运输有限公司是由重庆交运集团旗下重庆长运公司运作的公交化、公司化运输企业,是经重庆长运公司原有经营线路改造,大足区唯一特许的公交运输企业。截至目前,大足区公交车达176辆(其中新能源车38辆),总营运里程529公里,站点达895个,辐射18个镇(街),镇街公交覆盖率达到了67%,惠及人口80余万人,日均运送旅客8万余人次,形成了城区、镇街、景区、工业园区无缝衔接,多种运输方式互为支撑的交通运输格局。城区内公交票价实行季节性票价,1—6月2元/人次,7—12月1元/人次。城区外公交线路实行阶梯票价,因线路距离不同而票价不同,2—6元不等。政府每年投入公交各项资金补贴3200万元,其中五类人群1900余万元(截至目前为止,全区共办理五类人群免费卡14.7万张,按500元/人/年标准据实补贴),亏损补贴800余万元,CNG补贴450万元,公交农客保险50余万元。
(二)公交双改推进情况
我区于2012年3月正式启动公交“双改”工作,截至目前,先后投入8832万元,完成了大足城区、龙水城区、双桥经开区、邮亭镇、宝顶镇、玉龙镇、万古镇、中敖镇、三驱镇等18个镇街班线客车退市及公交接替工作,全区公交改革主要分为“五阶段六步骤”实施。
第一阶段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于2012年6月底,投入4700万元,完成了大足城区和龙水城区公交“双改”工作,83辆班线客车有序退出市场,70辆新型公交车投入营运。第二步于2013年7月,投入690万元,将民营企业双桥工贸公司14辆公交车的经营权、管理权及公交驾驶员和管理人员移交至长运大足公交公司,实现了大足公交经营主体的统一。
第二阶段于2014年5月底,投入1160万元,完成了对大足至宝顶、大足至邮亭、双桥经开区至邮亭公交线路“双改”工作,大足至邮亭、大足至宝顶线路29辆原班线客车有序退出市场,16台新型公交车投入营运。
第三阶段于2015年11月,投入560万元完成了龙水湖片区26辆农村客运车辆的退市及8辆公交车线路的延伸,公交线路覆盖到玉龙镇。
第四阶段就是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重要商圈、学校的兴起,为满足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于2017年12月,政府出资150余万元购车补贴新增18辆连接城区与小区、学校、商圈之间的“迷你巴士”。
第五阶段为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实现区域同城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镇街居民享受便捷出行服务,为全区镇域公交提供先行试点经验,于2019年4月底投入1580余万元,对万古镇、中敖镇、三驱镇等重要镇街实行了公交双改,全面增强群众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出行分担率偏低。按照“公交都市”标准,没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40%以上,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现主城区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城市公共交通的乘客测评满意度达到80%以上。从数据对比中不难发现,我区从公交分担率(20%)、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85%)等方面均有一定差距。
(二)场站及附属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我区仅有一个公交首末站(南山公交首末站面积仅3余亩),公交枢纽站建设项目也迟迟未能落地,对公交调度、车辆接驳、车辆???、车辆充电、车辆维修、乘客换乘影响较大。老城区未修建公交港湾和公交专用道。老城区大部分路段无法设立港湾式候车亭,大多是路边停车,容易造成拥堵,安全隐患较大。同时部分站点无标示标牌、交通指示灯,部分车辆存在双实线掉头、花台阻挡公交车停靠而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进站等情况。
(三)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大足公交高峰时段发车间隔为10分钟,其它时段实载率仅为40%左右,发车间隔拉大,候车时间较长。二是老年卡年审由于人数众多,工作人员缺乏,造成排队时间长。三是公交改革后涉及部分公交站点的更名及语音报站系统的更新未能及时跟进,部分老旧车辆没有下车提示按钮等。四是部分线路车辆故障率高,少数驾驶员服务意识不强,投诉量较大,存在蛮横变道、语言粗俗等情况。五是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大足交通官方账号里公交班次、到站时间、公交线路、公交站点等更新不够及时准确。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树立公交优先发展理念。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推进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是缓解拥堵的根本出路。公共交通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更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有利于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尤其是方便老人、儿童出行。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在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明确公共交通发展目标,落实保障措施,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格局。
(二)加大投入,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资金投入,对综合换乘枢纽、站场建设及车辆和设备装备的配置、更新,给与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要向城市公共交通倾斜。二是尽快落地实施公交停车场、公交充电场、保养场等(220亩)项目,不断完善公交基础设施。三是将公交场站和配套设施建设(含公交首末站)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新建、改建的道路要合理设置??康悖ㄉ韪弁迨酵?空荆涮捉ㄉ柚悄芑九?、候车亭等设施。四是切实保障公交路权。在双向六车道且公交线路密集的中心区干道,逐步设置公交车专用道。
(三)强化管理,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强公交企业内部管理,严把驾驶员准入关,加强驾驶人员培训,适时开展心理疏导,提高驾驶技能和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如“精品线路”“党员示范车”“优秀驾驶员”评比等活动,激励先进,树立典型,鞭策后进,接受媒体和群众监督。二是定期检测,压实安全责任,及时添置、更新、维护公交车辆,确保车辆运行安全。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智慧公交,实现乘客、车辆、公交站和道路状况的信息互动,不断优化城乡公交运营调度,提高运营效率。四是2012年签订的《关于加快大足区公交客运体系建设的协议》已于今年到期,要及时续签协议,保障公交系统正常运营。